发布日期:2025-02-22 23:12 点击次数:175
“你侄女考上985了,你这个当姑的还不接待她?真是没良心!”电话那头合法股票配资公司,我妈的语气里透着一股埋怨。
我拿着手机的手顿了顿,没立刻回话。
客厅里,风扇吱呀吱呀地转着,吹不散闷热的空气。
我心里乱得很。
侄女苏悦要来哈尔滨住半个月,这消息让我整整犹豫了三天。
她考上985是好事,全村人都夸她有出息。
可一想到她上次来的那些事,我就有些发怵。
那时候,她才上初中,住我家一个暑假。
吃饭不收拾碗筷,零食吃完袋子扔得满地都是。
我儿子想吃她的薯片,她抬头来了一句:“这是姑给我买的,你别碰。”
还有一次,家里煮了鸡汤,苏悦一口气喝了两碗,还把鸡腿全挑走了。
我儿子刚想夹一块,她直接把盘子推到自己面前,眼睛都不抬。
我当时碍于面子没说什么。
可心里真是窝了一肚子火。
后来,她回老家了,我跟我哥提了两句。
没想到我哥反倒笑着说:“孩子习惯了,平常在家也这样,别见怪。”
见怪?
她是我侄女,我能怪她什么?
只是啊,这几年,她家里把她宠得太过了。
哥哥嫂子都是普通人,哥哥在菜市场卖菜,嫂子是小学老师,挣的也不多。
可为了苏悦,他们连自己舍不得买的东西,都毫不犹豫给她买。
零食、衣服、补习班,一样不落。
甚至有一年冬天,哥哥腿疼得厉害,嫂子劝他去医院,他硬是咬牙忍着,说:“多给悦悦买几本辅导书,比啥都强。”
。
“学习好的才能带动你进步,别跟那些拉后腿的玩。”嫂子的话我听着都刺耳。
这样的家庭教育,苏悦能不娇气吗?
可我妈不这么看。
“你侄女成绩好,说明人家家庭教育成功!你儿子要是有她一半出息,我做梦都能笑醒!”
我听了心里难受,却也没法反驳。
毕竟,我儿子成绩一般,连个普通一本都没考上。
这事儿,早就成了全家人眼里的“短板”。
现在,苏悦要来,住我家半个月,我妈的意思很明显:你当姑的,得全力伺候着。
可我心里清楚,这不是伺候不伺候的事。
她的脾气和毛病,我能受得了吗?
我踌躇了三天,最后还是答应了。
毕竟是亲侄女,考上985是大喜事,不接待也说不过去。
苏悦是坐高铁来的。
到站那天,我早早去了站口接她。
她拖着个大行李箱,穿着一身名牌,脸上化着精致的妆,看着比实际年龄还要成熟。
“姑。”她喊了一声,语气淡淡的。
我笑着接过她的行李:“热坏了吧,走,咱回家。”
一路上,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刷手机,偶尔抬头看看窗外,嘴角还带着点不屑。
“姑,这哈尔滨的房子怎么这么破旧啊?一点也不像省会城市。”她随口说。
我心里有点不舒服,但没搭话。
到了家,她一进门就说:“姑,我住我弟房间吧,他床大。”
我赶紧摆手:“不行不行,你弟房间有电脑,怕你不小心弄坏了。你住客厅吧,沙发铺开也挺舒服。”
她撇撇嘴,没再说什么。
我想着她刚到,晚上带她去吃顿好的,算是接风洗尘。
选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烤肉店,还叫上几个朋友一起,气氛热闹点。
谁知道,一进店,她就皱起眉头:“姑,这地方也太低档了吧?在家我都吃海鲜自助呢。”
我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笑着说:“哈尔滨的烤肉可是一绝,你尝尝。”
可她只吃了两口,就放下筷子,开始低头刷手机。
其他孩子围着她问:“学姐,985怎么考上的?”
她抬头,语气淡淡:“没什么秘诀,就是天赋好,死记硬背。像你们这种智商,考不上也正常。”
空气瞬间凝固了。
几个孩子脸涨得通红,我赶紧打圆场:“苏悦开玩笑呢,你们别当真。”
可心里已经不太痛快了。
回家的路上,她又问我:“姑,听说你儿子连211都没考上?”
我愣了一下,点点头:“是啊,他成绩一般,但也努力了。”
她冷笑了一声:“成绩差还努力,有什么用?”
我气得咬牙,但没吭声。
到了家,她倒头就睡,我却翻来覆去睡不着。
想着她这性子,大学里要是还这样,怎么跟人相处?
第二天,我带她去附近的大学食堂吃饭。
她一进门就皱起了眉头:“姑,这种地方也能吃饭?”
我笑了笑:“你不是要感受大学生活吗?985的也得吃食堂啊。”
她勉强吃了几口,没再说什么。
下午,我带她去市区转了转,故意绕到一个普通小区,指着一栋楼说:“苏悦啊,你知道这栋楼里住着谁吗?”
她好奇地摇摇头。
“这里住着个叔叔,当年可是我们镇上唯一的清华生。可毕业后,工作不顺利,现在当保安。”
听了这话,她愣住了,眼神里多了一丝不安。
我接着说:“苏悦啊,学习好是好事,但人品和处事,比成绩重要得多。”
“清华的光环能撑多久?最后还是得靠人缘和能力。”
她沉默了很久,低声说:“姑,我知道了。”
可就在当天晚上,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。
她在翻我家柜子时,拿出了一张旧照片。
照片里,是我和哥哥,还有小时候的苏悦。
她盯着照片看了很久,突然问我:“姑,你小时候是不是很穷?”
我一愣,点点头:“是啊,那时候家里穷,吃口白米饭都是奢侈。”
她低下头,声音有点发抖:“我爸跟我说过,说你小时候为了供他读书,连冬天都舍不得买双棉鞋。”
我没想到她会提起这些往事,心里酸酸的。
“那时候穷,没办法。”
她咬着嘴唇,眼眶有点红:“姑,对不起。”
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,她心里并不是毫无感情。
只是这些年,被宠坏了。
第二天,她主动帮我做了顿饭,还带我儿子去书店买了几本辅导书。
临走时,她对我说:“姑,谢谢你。我以后会改。”
后来,她偶尔会给我发消息,说她在大学里交了几个好朋友,还主动参加了志愿活动。
我这才真正松了口气。
有些话,不是当下能听进去的。
但只要种下了种子,总有一天,会开花结果。
声明:文章素材来源于生活,但高于生活合法股票配资公司,故事情节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,为广大网友阅读顺畅,用第一人称叙述,请理性阅读
下一篇:没有了